2024年9月5日,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此次活動是中國近年來舉辦的規模最大、外國領導人出席最多的主場外交。近年來,中非之間的貿易合作日益緊密,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最年輕且人口增長最快大洲的合作進程,迎來全世界矚目。
中非遠隔重洋卻山海情長,物流網絡是聯結雙方傳統友誼和密切利益的重要紐帶。近年來,中非貿易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中國作為世界制造業大國,向非洲輸出了大量的各類商品,從日常消費品到工業設備,涵蓋了眾多領域。非洲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巨大的市場潛力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前往投資和開展業務,傳統的國際物流渠道已經難以滿足中非貿易快速增長的需求。
海運通道——中非物流中最主要的運輸方式之一。依托海運運量大、成本低的優勢,中國從非洲進口的鐵礦石、木材等資源類產品,以及向非洲出口的大型機械設備等,大多通過海運方式進行運輸。其中,煙臺港是中國對非貿易第一口岸,班輪航線通達非洲幾內亞、坦桑尼亞、南非、納米比亞等20余個國家,航線自2015開通以來累計完成對非發運突破400艘次,返程件雜貨發運總量約840萬噸。由于海運運輸時間長,從中國到非洲的海運航線通常需要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且易受天氣、海盜等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的風險。
空運通道——快速且時效性高。空運速度快、時效性高,是運輸價值高、體積小、急需快速送達的貨物,如電子產品、醫療物資、高端時尚商品的首選通道。中非空運通道可在幾天內將貨物從中國運送到非洲的主要城市,大幅縮短了貨物的運輸時間,滿足了客戶對時效性的需求。受空運成本相對較高限制,中非空運主要適用于一些對時間敏感的援非物資或者應急物資運輸。當前,中非全貨機航線主要依托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ET)和法國航空公司(AF),埃塞俄比亞航空集團作為非洲最大的航空集團,也是中非之間最大的航空承運人,現已開通至北京、上海、鄭州、廣州、成都、長沙、深圳、鄂州、廈門共計9個城市每周近30班的全貨運航班服務。
陸運通道——基礎設施滯后運能受限。非洲發展長期依賴外部援助,經濟發展滯后、基礎設施薄弱且社會不穩定,公路、鐵路陸運通道嚴重受限,純公路、純鐵路運輸在中非運輸中占比極低。當前,中非陸運物流通道以鐵水聯運為主,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伴隨以中國標準的本格拉鐵路、坦贊鐵路、亞吉鐵路的建成,中國與非洲之間的鐵路連接線不斷完善,鐵路運輸在中非物流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為中非貿易提供了新的運輸選擇,中歐班列已經延伸到了非洲的一些國家,通過鐵路可以將貨物快速、安全地運送到非洲內陸地區。
小結:當前,中非關系整體定位已提升至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而中非物流通道仍存在非洲基礎設施不完善、法規政策差異、文化差異等阻礙,伴隨此次中非合作的深化,雙方將深化物流合作,未來中非通道也將持續深化,以物流拓展合作邊界、暢通貿易往來,推動雙邊經濟發展。